石油工程学院是东北石油大学最早设立的主干院系之一,始建于1960年,已故国际著名学者、国内石油界元老周世尧教授任首届系主任,曾先后更名石油开发系、石油工程系,2001年改建为石油工程学院。经历几代教职工60余年的不懈奋斗,已成为我国油气上游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已累计培养了2万余名优秀本科毕业生、硕士毕业生和博士毕业生,为祖国石油工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拥有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国家重点一级学科,设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和海洋油气工程二级学科,其中,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和油气储运工程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在教育部前五轮学科评估中一直位居全国第三名,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类学科,有力支撑学校工程学自2016年进入并一直保持ESI全球前1%。学院有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资源与环境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和海洋油气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术学位授权点及资源与环境类别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现有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海洋油气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石油工程和油气储运工程均为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及工程教育认证通过专业,海洋油气工程为黑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及工程教育认证通过专业。海洋油气工程专业按照学校“一校三地”办学战略布局,于2023年迁驻秦皇岛校区,依托环渤海区位优势,打造特色专业。
学院承载着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流学科建设任务,现有教职工156人,其中专任教师中博士生导师55人、教授53人、副教授62人。专任教师队伍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5人、省部级高层次人才3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现有在校本科生1791人,研究生1029人(含博士研究生240人,硕士研究生789人),国际留学生23人。学院设油气井工程系、油气田开发工程系、油气储运工程系、实验中心、提高采收率研究所和学院办公室。
在教育教学方面,学院拥有“石油工程与地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黑龙江省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2个黑龙江省研究生导学思政团队、2门国家级精品课、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项黑龙江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拥有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教材建设特等奖等一系列教学成果,学院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黑龙江省基层党建示范点”“黑龙江省师德师风先进集体”和“黑龙江省高校党建标杆院系”等荣誉称号。
在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方面,学院围绕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井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和海洋油气工程二级学科方向,长期以来形成了提高油气采收率原理与技术、油气渗流机理和油气藏描述技术、特殊井钻井及油气层改造技术、储运系统优化与节能降耗技术及海洋油气高效开采理论与技术等优势和特色。建设有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能源研发中心、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和4个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各级各类科研平台。建有3个黑龙江省专业技术领军人才梯队、1个黑龙江省“头雁”团队、2个黑龙江省“春雁”团队、2个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庆雁”团队。面向新形势下“常非并重、海陆并举、数智赋能”的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学院立足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近年来拓展形成了“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及油气地下储库技术”“智能油气工程”“地热资源开发与利用”及“新能源储运”等科研方向,特别是对接大庆古龙陆相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建设需求,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和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发展了“陆相页岩油地质-工程一体化”科研方向。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国家油气重大专项等省部级以上重要科研项目100余项,与各大油田企业形成了长期技术服务、技术咨询与成果转化的合作格局,支撑油田增储上产、持续稳产等重大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年均科研经费超过8000万元。在优势方向取得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省部级科技奖励近百项,助力学校在2024年黑龙江省重点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排名中位居第一名。学院发挥学科前沿技术优势,积极利用继续教育平台培养、培训技术人员,为油气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学院长期注重国内外交流,与密苏里科技大学、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乌法国立石油技术大学、哈英理工大学等国外高校及石油公司建立有长期合作关系,广泛开展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及人才培养,多数教师在国际组织与学术期刊任职,牵头成立“SPE东北石油大学”学生分会,加盟SPE亚太石油工程教育联盟,学院的国际国内影响力不断扩大。
学院悠久的办学传统、励志图强的发展历程、深厚的文化底蕴及高质量的建设发展成就,正在激励全院师生员工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践行服务国家能源战略需求责任担当,向着学校“行业地方性、应用研究型、办学国际化”的办学定位,满怀信心地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学院而努力奋进!